咨询QQ:
      杂志订阅

      编辑

      网管

      培训班

      市场部

      发行部

电话服务:
 010-82024984
 010-82024981
欢迎, 客人   会员中心   帮助   合订本   发布信息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瞄准中国巨大蛋糕超20家日韩锂电企业“组团”布局中国(2)
  •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句话不仅是钱钟书先生对于婚姻的描述,也适用于当前攻城略地的全球的锂电企业现状。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句话不仅是钱钟书先生对于婚姻的描述,也适用于当前攻城略地的全球的锂电企业现状。

    据了解,设厂在国内的原因之一是受到大陆巨大锂离子电池应用市场的吸引,在其工厂还没有建成时,就已经与Mitsubishi和大陆13家正极材料制造商签订了长期销售协议。其中供给三菱化学(MitsubishiChemical)每年5000吨,大陆厂家每年1.2万吨;此外,还可以利用张家港的海运优势和本地化工优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
      
      毋容置疑,锂电池是锂离子产业链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一环。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量,锂离子电池的爆发性增长指日可待。外资也将此项目作为重点布局领域。
      
      据了解,日本锂电大厂松下也逐渐将日本的大量产能转移到中国了。作为日系锂电产业的代表企业,松下早在2001年就在无锡成立了能源公司,并于2011年加大投资锂电池新项目,总投资高达36亿日元。因动力电池在容量、耐久性等方面比电脑、手机用锂电池要求高,属高端技术产品,松下此前一直仅在日本国内生产。随着德国大众、丰田等主要客户宣布将在中国生产HV、EV,松下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建立供应体系,这才将动力电池也转移至国内。这是该公司同类产品在海外生产的第一个项目。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按照其中期事业计划,将进一步扩大其电池业务在中国的投资。
      
      曾进入中国的美资厂商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Valence、A123和动力电池厂商Boston-Power.然而令人遗憾的是,Valence和A123均因资金问题进行了业务重组。导致其在中国的业务遭受影响,只有Boston-Power近期在国内加码投资。据悉,其江苏溧阳工厂一期投资达1.2亿美元,一期年产能可装配45000辆纯电动车,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三元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Boston-Power执行董事长兰佩-昂纳路德在接受访问时表示,“我们仍将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但我们要把总部迁至市场所在的地区。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对技术的巨大需求,不论是电动车电池的生产还是安装,预计中国都将超过西方国家。”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已日渐明朗,欧洲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动力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并参与到中国锂电市场的竞争中来了。
      
      在欧洲厂商的投资中,摩根特种陶瓷技术(苏州)有限公司(MorganCrucible)是摩根集团在中国投资的第九家工厂,总投资1200万美元,采用德国工厂相同的工艺及技术装备,专业生产销售石墨碳化硅坩埚及其铸造耗材,应用于负极材料。
      
      去年,德国化工大厂BASF(巴斯夫)成功收购美国诺莱特科技(NovolyteTechnologies),通过收购巴斯夫成为锂电池电解液的全球供应商。诺莱特在中国苏州设有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南通的LiPF6工厂也已经建设完毕,该工厂将由厚成和巴斯夫的合资企业负责运营。
      
      从上述一系列建厂地址可以看出,外资锂离子电池厂商在大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长三角沿海地带。众所周知,长三角地区不仅是传统化工骨干产业,国内的锂电池材料企业也大都分布在此处,因此在此地设厂就可以更为便利的利用当地锂离子电池产业配套资源。
      
      此外,长三角地区作为技术密集型经济圈,有不少高端人才纷至沓来;能够满足外资的要求。交通运输便利更是此地区的最大优势,外资的关键材料都从本国进口,而产品也供给海内外不同的客户,因此包括珠三角在内的沿海地区备受外资厂商的青睐。
      
      外资发展策略,各有迥异
      
      虽然进入大陆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外资锂电池厂商不约而同的将生产基地设在沿海地区,但根据企业文化背景、产品结构不同,其发展策略也各有差异。
      
      三菱化学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生产锂离子电池四项主要材料的跨国企业,为了抢占锂电产业先机,也积极的在中国布局。彰显了其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乐观预期。
      
      2011年5月,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明和产业株式会社和青岛秦达天润碳材料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青岛菱达化成有限公司,从事锂电负极材料的生产。相隔5个月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投资设立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青岛雅能都化成有限公司,设计建设8条生产线,并扬言要建成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三菱化学控股株式会社社长小林喜光解释说:“我并不是对中国加工成本便宜感兴趣,而是中国将来巨大的市场非常有吸引力”。
      
      另一世界500强企业日立化成(HitachiChemical)旗下子公司——日立化成工业(烟台)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扩大其在华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以下简称负极材料)业务,也在当地建立了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并于2012年4月份开始量产。
      
      不难看出,三菱化学与日立化成分别在青岛与烟台设厂,则主要是为了获得当地的优质石墨资源,以保证其原材料供应充裕。不过,日立化成在大陆的子公司只负责后端工序,人造石墨是由日本总部运到中国,然后在大陆将由天然石墨改质而成的材料与人造石墨混合,从而生产出各种不同等级的产品。
      
      日企将后端工厂设在中国的目的非常明显,既可以因地制宜的使用本地优质石墨资源,又提防着技术外流至中国。
      
      实际上,日本企业对于在中国设厂的顾忌已经有所减弱。改变了过去只向中国出口产品不提供技术的战略,纷纷到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据日本某经济研究所相关人士分析,日本锂电企业被迫进军中国的原因一方面的确面临着中韩企业成本低下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行动愈晚,竞争愈加激烈的考虑。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除了巨大的市场、优质廉价的人力资源和运营成本之外,大陆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也成为吸引外资厂商来华布局的原因之一。
      
      上述提到的美国厂商Boston-Power和澳大利亚厂商HeronResources在国内建厂的同时,也从大陆资本市场掘的大额融资。
      
      2010年9月,Boston-Power宣布获得总额1.25亿美元的投资,并同时获得中国政府方面的相关支持。仅仅三个月后,Boston-Power再次完成一轮私募股权融资,融资总额3000万美元。这家在初创时期未能获得美国政府补贴的公司,但如今却获得风险投资公司和中国政府的联合投资,一时风光无限。受宠的待遇也吸引了远在澳洲的GalaxyResourcesLimited。
      
      2012年3月底,GalaxyResourcesLimited发布公告称,Galaxy已于今日宣布成功通过向机构和成熟投资者发行普通股而募集到3,000万澳元的资金。截止目前,GALAXY已从大陆募资2,2亿元,其中包括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以其私人公司的名义认购的可转股债券。
      
      后记
      
      从外资厂商在中国的布局,可以看出国内锂电产业虽然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但是唯独缺少了高端的核心技术。使得国内企业在国际锂电产业中的优势并不明显。也给了国际企业分食中国市场的机会。
      
      从稀土产业我们可以看出,以资源换技术和投资的作法并不可取。国内的优质资源廉价卖出,即便换取了外国进行技术投资,国内锂电企业并不能从实质上学习到外国先进技术。无异于饮鸩止渴、南辕北辙,做法很愚蠢、后果很严重。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升级!
      
      【红尘有你】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句话不仅是钱钟书先生对于婚姻的描述,也适用于当前攻城略地的全球的锂电企业现状。